社区公共户可以办理随父或随母出生登记落户。
新生婴儿出生入户所需材料:
1.婴儿父母书面申请书。申请书上注明婴儿登记姓名(必须与出生证一致)、民族、籍贯(随父),双方签字确认(收存原件)。
2.婴儿父母双方户口簿、身份证。
3。婴儿父母双方结婚证(审核原件收存复印件,复印件要求:双方结婚证有身份信息的一页复印在一张A4纸上)。
4.婴儿出生医学证明书(原件)无《出生医学证明》的须补办。
5.婴儿及父母的2寸合影照片2张。
社区公共户可以办理随父或随母出生登记落户。
新生婴儿出生入户所需材料:
1.婴儿父母书面申请书。申请书上注明婴儿登记姓名(必须与出生证一致)、民族、籍贯(随父),双方签字确认(收存原件)。
2.婴儿父母双方户口簿、身份证。
3。婴儿父母双方结婚证(审核原件收存复印件,复印件要求:双方结婚证有身份信息的一页复印在一张A4纸上)。
4.婴儿出生医学证明书(原件)无《出生医学证明》的须补办。
5.婴儿及父母的2寸合影照片2张。
这就纯粹属于不了解内情的管窥蠡测了。
这里澄清一下事实吧。对网安基地有选址决定权的是中央网信办,不是武汉市这个层级能左右的。
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的落户也几经周折。2016年申报初期,在南京、成都、西安等多个候选城市编制方案后,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才得知申报信息,了解到中央网信办为建设一流网络空间学院,以教育资源较好、基础设施较佳、房价成本较低等标准正进行选址。
两天时间内,时任东西湖常务副区长的何建文同规划部门负责人立即策划申报方案,带领相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并请示中央网信办现场调研。
当年9月,恰逢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汉举办。为全方位争取业界支持,何建文主动承接参会的120余家网络安全领域企业的接待工作。她在机场接到最后一批客人时,已是凌晨3时。
武汉市夺魁的优势明显:科教资源丰富,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网安领域的科研、师资实力在全国首屈一指;产业基础良好,已汇聚了安天信息、青藤云安全等一批领军企业;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中部可辐射全国网信事业建设。
花落临空港却耐人寻味——和其他城区相比,这里并非网安领域的科教、企业汇集之地。
奥妙何在?中央网信办看中的是六个字——诚意、创新、效率。
看诚意,临空港提出拿出核心区域40平方公里土地用于建设网安基地,并出台扶持政策,以本级财政拿出巨额真金白银支持基地发展。
看创新,提出“政学研产资”一体化培养理念,由临空港政府主导投资建设基地,邀请知名高校和教育机构入驻,开展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引入网络信息安全企业,打造产业高地,并为网安人才提供实战训练、工作就业、创业孵化等机会。
看效率,临空港得知选拔消息晚于其他城市,最终拿出的申报方案却更加成熟。2016年9月19日,武汉市承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临空港经开区积极参与,展现出的工作效率与务实作风得到了中央网信办决策层领导的认可。
通过展示区位优势、服务效率,再加上当时选址区附近不高的房价,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后来居上,这才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落户地。
当时的竞争对手不是市内的东湖高新,而是南京、成都、西安等市的城区。
根据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楚平路定位为城市次干道,是周边区域南北向的交通集散性道路,车道设置是根据道路的交通功能、红线宽度、现状道路断面情况、两侧用地性质及管线布设需要确定的,目前楚平路红线范围控制为20到30米,采用双向4车道比较适宜。
至于工程完工后,楚平路和南湖大道将形成一个丁字路口,是否会形成交通瓶颈?根据东湖高新的安排,楚平路与南湖大道交会口将考虑采取“右进右出”的方式,尽量避免车辆在此排队等候,远期将结合南湖大道日后的规划来解决这一问题。
这是天地图后台数据里的武汉行政区划分界,本来洪山区和江南各区的插花地带就比较多。
这个桥的业主就是武汉光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也是它招标的。是楚平路(雄楚大道~南湖大道)工程的一部分。
根据规划部门核发的东湖高新区规划一张图,楚平路(雄楚大道~南湖大道)工程,全长约2.672公里,由既有道路改造、新建道排工程和跨南湖大桥三部分组成。
该道路连接南湖大道后,会继续南延至城际铁路北侧水蓝路,与水蓝路形成平交T形路口。该道路走廊在城际铁路以南部分为现状汤逊湖北路(天际路)。楚平路及其延伸道路走廊主要连接雄楚大街、南湖大道、南湖北路等东西向道路,主要分流及平衡以上道路交通压力。
经现代服务业办核实,国创•光谷上城项目三期规划方案已于2018年3月6日-15日进行批前公示,此项目本应于2019年开业,但因开发商国创光谷上城规划方面存在问题,导致该项目进展缓慢,目前该项目已于2018年8月开工,预计2020年内开业。
@nobleman 主要就是计划将南湖大桥建设成景观桥,后续新增了亮化工程及配套管线工程,所以相应延长了工程时间。
一直就说的是2019年通车,怎么叫拖呢?这个评判不够实事求是。
肯定2019年可以通车的,根本不会到2020年。
你看今年市府的工作报告,明确说了要确保开通三条线路,其中之一就是2号线南延线。
如果不一定今年开通,那么措辞就会使用“力争”或者“争取”而不是“确保”。
每年确保开通的线路,从来都是当年开通的,这点你要相信市府!
不管是武汉光源还是全国碳排放注册登记系统,都是处于项目选址阶段,只要是武汉市范围内,就都是考察范围。
2017年招标出让的中北路青鱼嘴的纯商服地块,具体文件写得很清楚,项目建成后,土地竞得人须将50%的建筑面积销售给武昌区人民政府指定的金融单位。
说白了也是武昌区推荐的选址候选地,根本就没确定一定要落户,谈不上挖墙脚。
2019年工作报告说得足够清楚了吧,这里我再重复一遍,今年等新一轮线网规划编制编制完成以后,直接启动编制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
武汉和杭州的迟缓进度不同,我们的地铁建设速度不但更快,而且是全国最快的两个城市之一(另一个城市是成都,不过成都地铁建设资本金是按20%出资,武汉则是40%。)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第四期建设规划应该会提前一到两年完成,直接上报第五期建设规划对武汉而言更为有利。
去年我就说了这个事情的。估计你也忘记了。这里简单再说一下。
2017年3月29日,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综合提升改造工程设计方案》项目评标会议上,凭借创新思路、工匠精神、出色的方案,得到与会专家和业主的一致好评,取得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为进入中南市场迈出了开创性的一步。
高新大道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北部,不仅作为武汉市东西向高快速路网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东湖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门户和景观主轴。在本项目投标过程中,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领导高度重视,统筹协调一院、二院、建筑院、交通院、BIM院等部门,分别抽调各专业精英骨干人员组成投标小组,并多次针对本项目重点难点组织项目会推动技术工作,最终在评标会议上以专业的技术理念和丰富的工程经验胜出。
本项目道路横穿东湖示范区光谷光电子产业园、光谷生物城、光谷中心城、光谷未来城等主要产业聚集区。道路红线宽度为65-120m。本次全面提档升级改造,将优化交通组织,提升沿线景观,融入智慧元素,体现科技化的设施系统,旨在将其打造成高新区、武汉市对外的景观窗口,具有创新发展特色的城市名片,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景观大道。
道路交通方案结合高新大道功能定位,区域发展需求,进行全路段交通量预测,合理的确定道路及相交节点方案。大力倡导绿色交通、改善公交出行环境,引导城市居民优先采用慢行和公交方式出行;充分利用智能交通手段、有序分配道路交通资源,解决交通拥堵现状,改善交通秩序;并以巧妙的手法解决了高新大道快速化改造后对光谷中心城区的分割影响。
景观方案以创新与科技为设计主题,从科技、智慧、自然山水以及园区主导产业中提取设计元素,并根据用地的不同打造不同主题段落的景观效果,展示出东湖示范区的独特魅力。
2018年9月26日,湖北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在东湖高新区光谷政务服务中心组织召开《高新大道(三环线—外环线)综合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评估会。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政务服务局、建设局、规划局、重点办、中心城办、交管大队、武汉光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参加了会议。评估会专家组由来自道路、交通、桥梁、隧道、给排水、电气和技术经济等专业的八位专家组成。
高新大道作为东湖高新区核心主干道,是体现高新区发展轴、产业轴、交通轴、景观轴的门户道路。高新大道(三环线~外环线)综合改造工程是构建东湖高新区与武汉中心城及鄂州方向快速联系的现实需求,属于高新区的重要建设项目。该项目西起三环线,东至外环线,全长约10.38km,红线宽70m,总投资约43亿元,其中工程费用约33亿元。建设内容包含高架桥、地下隧道、立交及配套工程,项目规模大、内容复杂、难度系数大。高新区各职能部门均由局级领导参会,提出多条中肯的意见。在听取了编制单位的方案汇报,结合职能部门建议,专家组认真审议,提出多条意见后一致同意该可研评估通过。
反映高新大道破烂不堪,大小坑洼遍地的网上留言非常多。
经东湖高新区建设局核实,道路维护单位现场踏勘,高新大道道路存在破损问题。
因高新大道自托管至东湖高新区以来道路状况已较差,加之周边在建项目较多,重载车辆通行量大,为保障出行,建设局路面维护单位每日巡查上报维修,但无法完全修复,后期东湖高新区建设局将加大巡查整改力度,保障路面环境安全。
响应民众呼声,东湖高新区已将高新大道(三环线—外环线)综合改造项目列入了城建计划,由光谷建设负责实施,建设内容包括对高新大道三环线至外环线段路面结构的修复提升。
该路段的改造方案中在高新大道光谷会展中心及十五冶附近规划有下穿式过街隧道,并在花山大道、驿山南路及光谷六路路口处设置人行过街横道及行人专属信号灯,可解决行人过街问题。
目前高新大道改造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后期将进行全面提升改造。
2019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重点抓好的八个方面工作,第五个方面是以筹办军运会为契机,塑造精致武汉新形象 。
专门有提到:完成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启动编制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
轨道交通规划分成两个,一个是线网规划,一个是建设规划。
建设规划原则上必须是从已经获批线网规划里的线路进行可行性修改之后上报。
武汉刚刚获批的第四期规划是建设规划,正在进行的新一轮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这是线网规划。
正在修编的这个线网规划修编是和武汉2035总规编制相匹配的。
今年完成新一轮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之后,会以线网规划为基础,开始编制第五轮建设规划。
举例而言,武汉地铁规划最早可追溯到1979年,那时人防办在地图上规划了现在1号线、2号线的雏形。
1996年武汉市总体规划通过,规划期末到2020年,相应出了版1996版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共6条线。但当时国家宏观背景是允许北上广以外的大陆城市申报地铁项目,最终只有1-1以轻轨的名义申报。
到2004年,武汉市已具备申报地铁的资格(时任李市长),于是有了2004版的线网规划,共7条线,分三个层次:2、3、4号线为镇间骨干线路;1、5为镇内骨干线路;6、7为镇间辅助线路。
以此线网规划为基础,武汉上报了第一期建设规划,周期是2004-2010年,目标是在1-1的基础上,建成1-2、2-1、4-1,实际全部竣工通车时间为2013年底。
阮市长上任后,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作了修编,即现行2010版总规,线网也作了很大调整,从7条线增至12条线。至于后面的32线等提法,是在该线网规划基础上作的局部调整。
以此线网规划为基础,武汉上报了第二期建设规划,周期是2010-2017年,目标是在第一轮的基础上,建成4-2、3-1、6-1、7-1、8-1,当时计划全部竣工通车时间为2017年底。
此外,1-3因为是以地方铁路名义上报省发改委批复通过的地铁线路。
唐市长上台后,线网又扩编,并首次引入环线,武汉上报的第三期建设规划就是以此线网规划为基础,进行线路比选后,延后环线建设时序执行的。
根据以往的工作流程,武汉市今年完成最新一轮线网规划后,会以此为基础编制第五期建设规划并上报。
这是武汉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2018年9月版新一轮线网规划草案:
新一轮线网规划的布局策略是,强心强轴、外围放射、区域融合。线网架构是,快线传承、环网放射。
来来来,我先不提供文件,你给我把明文禁止找出来!
不要随口打哇哇。
深圳可以搞,武汉就不可以?
深圳在2019年将继续加快推进一批高校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高水平大学二期建设,推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哈工大(深圳)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同时,争取深圳技术大学正式设立,并于2019年正式独立招收本科生。
此外,深圳还将加快推进与中科院合作共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加快推进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建设,推动与北京大学合作建设深圳校区工作。加快推进天大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和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建设,以及加快深圳创意设计学院、深圳师范大学、深圳音乐学院筹建进度。
多费口舌无益,看后续进展就好。
江汉大学本身就是从江岸区迁到沌口去的好吧,赵家条这里现在还有路叫江大路呢。
不过武湖地区也已经布局了武汉文理学院(原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滠口那边也有武汉海事学院。
视野还是要开阔点,又不是只有武汉本地大学可引进,长江新城要搞的可是武汉国际大学联合校区,分为武汉迁入大学园区、外来大学园区、中外合作大学园区、公共核心区、生态公园区等部分。
要将其逐步打造成蜚声国内、享誉国际的优质教育资源发展平台,将为长江新城内外优秀企业提供杰出的专业人才储备,为长江新城的腾飞提供强大的科研动力引擎。
按照空间连带、环境配套、持续发展和功能辐射等原则,国际大学联合校区这一大学城采用“一轴双心”的布局结构,在满足功能结构需求的同时保证大学城的整体性、统一性和弹性发展的要求,并结合自然环境,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公园,提高大学城的景观和环境质量,创建生态型园区。
以公共核心区作为大学城的核心,武汉迁入大学园区、外来大学园区、中外合作大学园区及其生活区围绕公共核心区呈辐射型结构,保证各校区与公共核心区之间有方便的联系,形成了“以公共核心区为联系主干,以三个校区的建筑连廊为骨架,与自然水体、山体地形高度融合的多组团空间结构”。
公共核心区设置中心管理大楼、图书馆、体育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等大型项目,通过统一管理、资源整合向全社会开放,提高各类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促进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文化交流。各校区围绕校园中心的公共绿化广场展开,周边布置教学区、研发区、生活区和体育运动区。各校区紧靠公共核心区向外纵深发展,并结合各自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整,分布实施建设。
去年初步谈的是湖北大学新校区和武汉轻工大学迁建。还要协调通过中以学术交流促进协会(SIGNAL),争取与以色列的相关大学、科研机构、孵化平台、高科技企业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长江新城建设才刚开始,来日方长,一步步慢慢来,不用太着急。
这是教建议〔2018〕第42号,在发挥高校优势,促进跨境产学研合作加大境外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引进方面,教育部正与武汉市长江新城开展合作。
好了,好了,说话别带着情绪。
意气用事就不好了。
给一幅图你看看吧,光谷已经吃得很胖很臃肿了,现在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相比起吐槽长江新城,光谷现在的重点难道不是要交通畅达、配套完善、产城一体、环境优美吗?
为什么要建设光谷中心城?
为什么提出 “一轴六心、两楔多廊”的总体空间结构,“集束式”布局服务中心及产业生活组团,打造成为示范区东西向带状复合空间发展主轴?
也是要告诉大家:光谷以后不再只是个产业园区,更要作为新城组群、副城,统筹考虑整个区域的城市功能、考虑人居环境建设以及整体配套设置的建设等问题。
光谷中心城设立在光谷中部的核心位置,定位为“综合服务区”、“商务聚集区”,承担光谷“主中心”的功能,为的就是让社会运转更加高效,人们的工作更加方便,居住生活更加舒适,享受家门口的便利。
此言差矣,光谷是武汉的一部分,2010版规划六大新城组群之一,最新版规划三大副城之一。
确切说,科教资源是武汉的优势。
从全市一盘棋,整合资源、协同发展的大局出发,没有什么天经地义的道理所有资源就一定要布局在光谷。
还什么光谷的利益比新城强的多?
这和之前27号线(纸坊线)开通时,有的人鄙视人家是农村,认为该优先光谷,不是同样的论调?
光谷要发展,武汉其他区域也要发展。
不管是六大新城组群也好,还是三大副城也好,武汉各区域发展都要协调,不存在你的这个说法。
2019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的第四方面讲得很清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现在的全市生产力布局是不太合理的,各区发展是不太协调的。
希望你好好理解什么叫做优化全市生产力布局,什么叫做促进各区协调发展。
长江科学城模式是有成功范例的,日本筑波科学城就是非常好的学习范本。
别听那人造谣。
根据武办文[2018]24号,明明是长江建投集团组建的第二阶段,考虑增资扩股,这其中有市属国企、有央企、有民企、也考虑各区按自愿原则增资。
第一,不是硬性摊派增资,完全自愿。说白了就是鼓励你增资,但想不想增资都行,到第二阶段这部分钱也不是大头。
第二,即使是自愿增资,也没有规定一定要10亿起步,1-10亿元都可以。
第三,各区自愿增资,也不是白送钱给长江建投,是持有相应股权的。
@gh920061138
总算是看到一个稍微了解点内情的人,这说的还靠谱。
对你楼上有的人真是服气了,什么都不知道就在那造谣!
去年4月23日有个武办文[2018]24号,那些人估计看都没看过,靠脑补就胡诌。
长江新城最大的创新来自管理体制——“一体制、两机制、一平台”。
而这一市场运作、专业运营的一级土地开发和投融资的平台,就是新组建的长江新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长江新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1994年6月成立的武汉市城乡建设公司,为武汉市国资委出资的国有独资企业。(后更名为武汉市国有城乡建设投资集团公司、汉正街控股集团公司)
为加快推进长江新城建设,建立健全市场化运作,专业运营的长江新城投资新机制,发挥国有资本主导、引领作用,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组建长江新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组建的总体思路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对标雄安新区,以打造代表城市发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区为目标,武汉打造这一平台。未来,将以提升长江建投集团投融资建设能力为主线,统筹资源调度,优化资源配置,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构建长江新城建设投融资新模式,不断壮大企业资产实力、资本运作实力和市场竞争实力,为长江新城建设提供更为灵活、更有力度、更可持续的投融资保障,使长江建投集团成为长江新城土地开发、基础建设和投融资的主力军。
组建方式如下:
长江建投集团的组建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国有全资的长江建投集团,一期注册资本金不低于50亿元,不超过80亿元,具体如下:
1.将汉正街控股集团公司依法更名为长江建投集团;
2.长江建投集团对现有资产进行优化,对负债进行分离;
3.由市财政按有关政策规定向长江建投集团增资10亿元,结合财政状况分2-3年到位。
第二阶段
长江建投集团正式运作一段时间后,各区(不含江岸区、黄陂区)按自愿的原则,分别向长江建投集团现金增资1-10亿元,并持有相应的股权;鼓励市属国有企业现金参股;多渠道多形式引入央企、民企等各类社会资本增资扩股。将长江建投集团发展成为产权多元、资本雄厚、治理规范、理念先进的国内一流城市综合运营商。
能不能不要造谣?
去年一帮人在那造谣说长江新城黄了,没有得逞。
今年又造谣强行摊派?
什么时候强行摊派了?你是看的什么市府文件?
做人做事要讲究实事求是!不是大开脑洞在这挑拨区域矛盾,制造市内对立!
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网上信访件中关于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相关意见的回复如下: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发改基础[2015]49号)要求,线网规划确定线路、场站、资源共享、大型交通接驳等设施用地范围,纳入城市规划管理体系,建设规划以线网规划为基础,提出近期建设方案,作为项目实施的依据。
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由市国土规划部门组织编制,市发改部门主要牵头负责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12号线目前规划方案结合了我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工程实施条件及对沿线控制因素的影响统筹予以考虑,其作为中心城区内的环线,尽量与相交的轨道交通线路及大型对外交通枢纽(火车站)形成换乘,充分发挥环线衔接内外线网、截流换乘、疏导出行,缓解集中客流压力的特点。
地铁集团将组织设计单位结合批复的建设规划、地质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深化已有线路的站点设置方案,以方便市民出行。
目前,我们收到大量的网上信访件,所在区域内没有地铁线路的希望有地铁线路、有一条地铁线路希望有更多的地铁线路、每个人都希望地铁能在自己小区门口设站。
但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个长远规划,不可能在一期建设规划中解决线网规划中所有线路问题。
轨道交通项目建设难度大、周期长、投资大,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因此轨道交通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必须科学谨慎,才能充分发挥其社会经济效益。
如果第四期建设规划部分线路不能纳入,在第四期建设规划批复后,我们也将马上启动第五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将综合比选线网规划中各条线路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区域发展合理制定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计划,力争将9号线、13号线等线路纳入其中,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wl520 光谷通用机场项目原计划选址东湖高新区滨湖街,龙泉街所在的中华科技产业园内。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一条800米跑道,可供轻型飞机起降;二期则建设一条1800米跑道。
但机场空域审批涉及民航、军方多个部门,审批周期较长,选址和空域审批完成后,才可开工建设。
2016年暴雨期间,为保障滨湖、龙泉地区居民安全,经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对牛山湖采取了永久破垸分洪措施,导致牛山湖水位线上升,因此光谷通用机场当年重新开展新方案选址论证工作。
2017年,光谷通用机场重新选址因与现有江夏山坡军用机场产生冲突,项目审批受阻。
2018年,经中华园办核实,军方已经下文终止项目选址建设。
看后期山坡机场转民用后还有什么变化吧。
等武汉江南第二机场吧。山坡机场有部分干线客流规划,客运定位比顺丰机场要高。
基于武汉未来航空发展需求,远景年在武汉大都市区范围规划形成“一主两辅”的航空枢纽体系,其中“一主”为武汉天河国际门户机场,“二辅”分别为顺丰机场和山坡机场。
(1)天河机场。国际门户枢纽型4F机场,2030年规划形成4条跑道和3个航站楼,年旅客吞吐量达7500万人次;远景年规划控制共形成5条跑道和4个航站楼。
(2)顺丰机场。机场位于鄂州燕矶,规划为以货运为主体功能的4E机场,拥有2条跑道和1个航站楼;远景年规划货运吞吐量达765万吨,成为全球第四、亚洲第一的航空物流枢纽;同时客运方面将作为天河机场的补充。机场建成后,将以顺丰公司作为主运营航空公司,建设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航线网络。
(3)山坡机场。定位为客货并举的综合性机场,是天河机场的有效补充。规划主要承担部分干线及支线航空客流,以及始发终到、低成本航空及商务客流,远景年规划客运吞吐量约3000万人次。
在此基础上,在城市圈范围内合理布局和规划控制通用航空设施,重点服务高端公务、商务及城市管理、应急救援等航空需求。
作为货运枢纽来说,其实也就和所在地经济体量没太多关系了。
因为顺丰采用的是孟菲斯机场模式。
你去查查孟菲斯才多少人口,GDP才多少?
他们也就六七百亿美元,几十万人。
但这不妨碍美国孟菲斯机场自1992年起,一直是全球第一大货运吞吐量空港。
虽然在2010年,其货运量被香港国际机场超越排在第二,但依然是全美货运量最大的机场。作为联邦快递总部所在地,即其主要的全球枢纽机场,孟菲斯国际机场要处理极大数量的航空货物运输,从孟菲斯出发的直达联邦快递目的地包括横跨美洲的很多美国城市,加上阿拉斯加安克雷奇、夏威夷檀香山,以及众多加拿大、墨西哥还有加勒比海城市。而跨洲际方面,直达地包括:科隆、迪拜、巴黎、伦敦、坎皮纳斯、首尔还有东京。孟斐斯国际机场也是达美航空的枢纽之一。
选址在鄂州,是看重1000公里半径内、1.5小时飞行圈可覆盖全国90%的经济总量、80%的人口和5大国家级城市群,距离世界主要城市也不过一夜之隔。同时,具备建设完善的多式联运交通体系的良好条件,能实现公、铁、水、空的无缝对接,大幅提高货物派送效率、降低网络服务成本,并具有完善的口岸通关功能。
货源和客户也不是只来自湖北,是全国、甚至全球市场。
而且你要知道,这样专门兴建的货运枢纽机场,全世界都只有四个,全中国就这一个。
全国怎么撑不起这个货运枢纽了?
看来你对鄂州这个机场的定位认识有误区呀。
根据国函〔2018〕26号这一批复,机场定位是客运支线、货运枢纽机场。
那什么叫客运支线机场呢?
2017年出台的《民用航空支线机场建设标准》对支线机场的建设规划设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支线机场是指符合下列条件的机场:设计目标年旅客吞吐量小于300万人次(含),主要起降短程飞机,规划的直达航班一般在1000—1500公里范围内。
鄂州这个机场根据批复,2025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2030年旅客吞吐量150万人次,才只有支线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上限的一半。
相比起客运吞吐量,真正重点在货运吞吐量上。虽然达不到香港和孟菲斯机场的量级,但是下限是路易斯维尔级别的,奔着上海浦东机场的量级去。
说白了,主要就是搞货运的,客运顺便为之。
湖北省内支线机场有哪些呢?
宜昌三峡机场、恩施许家坪机场、襄阳刘集机场、神农架机场、十堰武当山机场。
我们来算算2018年湖北机场客运量,武汉2450万,宜昌295万,襄阳141万,十堰119万,恩施104万,神农架机场估测值不会超过15万。
虽然鄂州这个机场达不到宜昌的旅客吞吐量,但是你想想,超过十堰、恩施是很难的事吗?
有啥可半信半疑的,客运量本来规划就不大。
2015年的那个规划是汉孝协同发展,这个规划强调的是武鄂协同发展。
缺乏协同的区域性规划,很容易陷入“各自为政”、同质竞争的怪圈。做一份高质量规划,需要高站位、大视野、全方位的权威专业力量;目前各市通过相关机构做的规划设计,多是概念性的,只能作研究和参考,实际操作层面亟盼省级统一规划指引。
所以去年,省府召开的2018年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建设指挥部第二次工作会议强调,国际物流枢纽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湖北省内城市都是项目区域,规划、项目和区域都必须加强统筹协调,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项目建设一盘棋。
当前,科学规划机场周边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同步规划建设相应的集疏运设施,合理预留与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方式联运的条件以及临空经济发展空间,是各地思考的当务之急。
一个连片区域要发展好临空经济,最终要实现一盘棋——既要根据各自所在城市特点,选择临空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又要兼顾产业分布合理性,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
在这一意义上来说,武鄂等地不仅要在省里统一指导下谋篇布局,还应站在更高的协同发展层面,思考如何更好地实现合力。
目前,省府正在做的就是这样一个总体规划。
《2018年武鄂协同发展重点工作清单》列出了11项重点工作
1、规划对接与协同修编。鄂州市规划局完成了《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7-2030)》城乡总规编制。 2018年11月16日,省住建厅组织召开了专家论证会,会议原则通过了《规划纲要》。
2、鄂州空港规划和城市设计。武汉设计联盟现已深化完成综合设计方案、综合交通方案及概念规划方案初稿,待鄂州市政府审定后再修改上报,并开展控规编制工作。
3、鄂州临空经济区(示范区)总体方案。根据鄂州市政府安排,鄂州市发改委委托中咨公司完成了鄂州临空经济示范区总体方案初稿,因省政府重大决策变更和市机构改革工作需要,须等省政府“双枢纽、一产业带”的大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批准后再修改完善。
4、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鄂州市交通局完成了武鄂两市交通主通道规划对接并均纳入省交通运输厅“十三五”规划。
5、葛店开发区光电信息产业园。到12月底止,园区棚改等基础设施投入累计完成10.6亿元;已签约投资10亿元的逸飞激光“六维”智造项目入驻园区,投资2亿元的紫薇机电项目签约,跟踪洽谈项目3项。
6、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鄂州机场己于2018年2月9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立项,机场可研报告已经上报国家发改委,并于12月6-7号通过了专家评审;机场总体规划已获国家民航局批复。
7、鄂州至咸宁高速公路鄂州段。鄂咸高速项目“四改六”重新核准,已报省发改委启动特别程序。全年完成投资130478万元。
8、武汉新港三江港区综合码头一期工程。华容区新港三江港区综合码头项目,水工一标主体工程已完工,综合楼主体工程已完工,其余配套工程均按计划实施。
9、红莲湖与东湖开发区道路对接。华容区红莲湖新城大道与未来三路对接工程项目,目前已编制完成可研报告和初设方案,正在加快红莲湖新区总体规划编制。
10、葛店与东湖开发区道路对接。与东湖高新区科技一路(九峰一路)对接的人民西路已动工建设,其中建设大道至发展大道路段已通车,发展大道至科技一路涉及拆迁,正在全力推进拆迁工作。
11、地铁11号线葛店段。葛店开发区地铁11号线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已通过专家预评估评审并上报国家发改委,已启动地勘等前期工作,12月25日地铁规划被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
其中第三项重点工作,鄂州临空经济区(示范区)总体方案的进展迟滞,就是在等省府的这个总体规划出台做指导意见。
正文不是写得很清楚嘛。
旨在聚焦“双枢纽、一产业带”,整合武汉天河机场航空枢纽、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及武汉周边地区优势资源,打造具有湖北特色、全国一流、世界领先、引领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高地。
天河机场那个是湖北省临空经济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省发改委(省发展战略规划办)组织编制《武汉临空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
那个规划2015年就已经编制完成了,文件是鄂政发〔2015〕27号。
临空经济区分规划区和协调区。
规划区:以天河机场为中心,半径12公里以内区域。涵盖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地区(162平方公里,包括天河街道,以及横店街道、祁家湾街道、盘龙城经济开发区部分地区)、东西湖区部分地区(109平方公里,包括径河、金银湖、柏泉街道部分地区)、孝感临空经济区(100平方公里),总面积371平方公里。
协调区:以天河机场为中心,半径20公里以内区域。涵盖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地区(453平方公里,包括天河、横店、滠口、武湖、三里桥街道和盘龙城经济开发区,以及祁家湾、六指街道部分地区)、东西湖区(498平方公里)和孝感市部分地区(154平方公里,包括孝感临空经济区,以及三汊镇、祝站镇、毛陈镇和东山头原种场部分地区),总面积1105平方公里。
负责协调天河机场汉孝协同发展的省临空经济区建设协调小组组长是黄楚平常务副省长。(文件是鄂政办发〔2017〕14号 )
和这个不是一回事的。
目前,傅家坡客运站日发班次约650班,日发客流约4400人。相对对武珞路中南路口日均数万车次流量和数万人流量而言,影响不大。宏基客运站主要承载武昌火车站到站旅客转运,日发班次约680班,日发客流约4700人。
按照道路运输“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宏基客运站属规划站点,主要承载火车站旅客转运及市内出行旅客运输任务;傅家坡客运站属非规划站点,计划关闭后搬迁至光谷火车站配套运营。
但是,虽然“十二五”规划原计划在武豹路流芳火车站(光谷火车站)附近配套修建关山客运站,规划占地面积150亩,建面61800㎡,后续却因征地及需建设相关配套设施等相关方面问题而停滞,导致客运站修建计划也暂时搁置。
现在根据《湖北省道路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要求,仍然拟在东湖高新区新建关山客运站。但由于光谷火车站地区的客运站站场用地未能落实,傅家坡客运站搬迁工作暂未能实施。
目前关山客运站拟定项目业主湖北公路客运(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协调东湖高新区管委会落实项目建设用地。
武汉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将继续督促省客集团加强与各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工作,尽快促成关山客运站的立项审批工作,早日开工建设。待关山客运站建成后,按照相关部门要求启动傅家坡客运站的搬迁工作。
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在2018年第一期信访件典型问题汇总中对硚口区地铁规划问题做了反馈。
根据之前的《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4-2049年)》(武政办[2015]41号),硚口区域内已规划8条轨道线路,分别是1号线、3号线、6号线、7号线、10号线、12号线、13号线、14号线,总长432公里,硚口区范围内共计51.5公里,设置站点共计31座。硚口区规划轨道交通线网密度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目前,武汉市正配合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新一轮轨道线网修编。注意到硚口区江汉湾地区(古田)轨道交通覆盖较弱。针对此问题,我院正在组织力量进行重点研究。
修编中,重点考虑对古田片区轨道线网进行加密并结合沿线居民出行需求。
对硚口区轨道线网进行了加密和延伸,对原有的13号线(经古田二路)调整为城市的中轴快线直达机场,新增23号线,经古田二路南北穿越硚口区,联通长江新城、汉口北部和新汉阳站。 在后续的第五期建设规划中会统筹安排线路建设时序。
民用机场分为通用机场和公共运输机场。
天河机场和江夏山坡改建的江南第二机场是公共运输机场。
而汉南等地的机场属于通用机场。
目前,武汉公共运输机场已建成启用的只有天河机场,所以谈不上你说的全面开花。
通用机场就是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而使用的机场,主要用于通用航空飞行任务(1000米以下的专业飞行)。
通用航空飞行器都是小飞机、轻型飞机、直升机这些。对跑道、导航、净空环境要求更低。
一般来说,通用航空机场是不具备起降大型民航飞机条件的。
比如黄陂区临空经济开发区,卓尔航空工业公司武汉基地生产的Skyleader 600,还有后续会推出的SL400和全复合材料飞机GP One等多种型号轻型飞机,以及工业级无人机和多款4座、6座、8座及混合动力飞机、直升机,都是要使用通用航空机场来起降的。
光谷火车站东西广场项目和站房项目是由两个主体分别负责实施的。
东湖高新这边的光谷建投负责东西广场项目,2019年完工的说法基于此而来。
而光谷火车站站房建设项目,则由武汉铁路局负责。
经武汉铁路局核实,站房是在既有流芳站的基础上改建并更名,建成后将形成4个站台7条线路的站场规模,站房面积分东西两侧,共2.6万平方米,截止2018年工程正在进行桩基施工,预计2020年年底竣工,开通后与武冈城际及武昌站连通。
经武汉光谷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核实, 光谷火车站东西广场项目位于光谷大道、高新大道、光谷一路和高新二路合围而成的区域;根据设计文件,光谷火车站东、西广场项目总建筑面积16.4万平方米。该项目是推动武汉1+8城市圈在空间产业交通及资源配置等方面构建一体化格局进程的强大动力、是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中辐射带动作用的有力支撑、对于提升东湖高新区的区域影响力及城市形象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光谷火车站东西广场项目正在全力推进建设,光谷火车站东广场于2018年完成主体结构施工,满足地铁通车运营要求;光谷火车站西广场计划于2019年12月完成。
12号线目前规划方案是结合我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工程实施条件及对沿线控制因素的影响统筹考虑的。
目前12号线方案贯穿武汉三镇,联通7个行政区域,串联主城多处金融商圈、对外交通枢纽和大型居住组团,经由武昌火车站和汉口火车站,可实现与12条地铁线路及两大国铁车站换乘,共19座换乘站,换乘站占比超50%,且部分车站预留与远期线网新增线路的换乘条件,以便尽可能的提升环线自身的客流吸引力,缓解中心区客流压力。
但根据线网整体布局及工程实施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环线无法与既有线路的部分站点实现换乘,还请谅解。
比如根据目前方案,12号线于何家垅附近与既有2号线区间立交,由于12号线该区段线路沿线建构筑物密集,结合工程实施条件何家垅站设置于星海路与沙湖大道交叉口附近,位于2号线小龟山站与洪山广场站中部,距离两站点均较远,因此未考虑与以上两站换乘。
12号线与既有2号线汉口火车站分别设置于国铁汉口站北广场东侧及南广场,受既有国铁汉口火车站结构布置条件及地铁车站设站条件限制,两线无法实现站内换乘。
12号线和11号线武昌火车站设置于国铁武昌站东广场、且两线可实现站内换乘,既有4号线和7号线武昌火车站设置于国铁武昌站西广场、且两线可实现站内换乘,但受既有国铁武昌火车站结构布置条件及地铁车站设站条件限制,布设于国铁两广场内的轨道交通线路间无法实现站内换乘。
12号线黄海路站与7号线常码头站受线网布局影响两站相距约1km,且两站周边紧邻多处军事用地、二环高架桥及既有铁路设施,无法拉近两站实现换乘,可考虑在12号线相邻车站双墩站换乘3号线经过1站即可换乘至7号线武汉商务区站。
目前12号线处于批复后方案设计阶段,其最终站位以省市职能部门批复为准。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